全国爱耳日|一起了解职业性噪声聋
长期处于强噪声作业环境中的工人可能面临着职业性噪声聋的潜在风险。噪声性听力损失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生产安全。
2025年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一起来了解下职业噪声聋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
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主要包括听力下降、耳鸣、耳部不适、心理问题以及影响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耳部的听觉器官会受损,导致听力逐渐下降,甚至发展为重度耳聋。此外,还会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的耳鸣,影响正常的休息和工作。耳部可能会有疼痛、胀满感等不适症状。由于听力障碍,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社交和工作,进而降低生活质量。
职业性噪声聋的定义和成因是指人们长期接触职业性噪声而发生的一种缓慢的、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噪声广泛存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因生产和工作过程所产生的噪声被专称为“职业性噪声”。
二、如何预防职业性噪声聋
1.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企业应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人防护意识,教授个人防护设备的使用方法。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对听力检测结果进行动态分析,对于存在听力损害的员工,应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及时治疗。
2.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限制噪声接触时间。
应按国家标准为作业人员配备耳塞、耳罩。噪声强度很大时,需要将耳塞和耳罩合用,使作业人员听觉器官实际接触的噪声低于85dB(A),以保护作业人员的听力。
合理规划作业安排,减少在噪音高峰时段的工作,采取轮班制,避免同一工人长期暴露于高噪音环境,定期休息,让耳朵得到适当的恢复。
3.降低噪音源强度,控制噪声传播范围。
尽量使用低噪音机械设备,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机械,优化作业流程,减少不必要的高噪音的产生。维护与管理噪声控制设备,减少噪音的传播。
职业性噪声聋是需要企业和个人都重点关注的职业健康问题,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减少职业性噪声聋对工人身体健康的伤害,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共同筑建安全生产护城河。